茅箭最美普查人风采(一)
来源:刘宇 尚静波 高敏 时间:2024-04-02 10:59:27 阅读数:
经冬雪未销,普查共此时。继圆满完成金秋时节的单位清查工作后,茅箭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正如火如荼,有序进行中。天寒无惧寒,风冷不畏冷,茅箭的市场楼宇、工厂商店间,正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“红马甲”,他们顶风冒雪,走街访户,穿梭在茅箭的每一个角落,脚步丈量,汗水浇灌,用准确的数据践行初心使命。
“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果,有香有色。”说起工作的苦与乐,他们个个都像打开了话匣子,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,“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,这就是普查的乐趣!”他们是夫妻携手的普查“老人”,是经验丰富的党员先锋,是初来乍到的普查“新人”,是耐心细致的年轻小伙……他们,就是茅箭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最美“前行者”——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。
前行途中,他们无怨无悔,扎根茅箭,深耕普查,涓滴成海,星聚为河,以点点微光汇成茅箭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“数海”“星河”瑰丽画卷。
陈丞,中共党员,武当路街道的一名普查指导员,丈夫陈瀚是武当路街道铁三处社区的一名普查员。夫妻俩都曾参加过三经普、四经普、七人普,是普查界年轻的“老骨干”,普查路上并肩作战,他们用汗水和笑容温暖着每一个同路人。武当路街道下辖11个社区村居,城乡结合部多、人员流动性强、不稳定因素多,入户登记配合度较差,为了能够更好落实经普工作,陈丞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将全街道范围内门牌号梳理成册,供全体“两员”入户使用。在工作中,她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,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,自觉充当起“业务指导员”“平台操作员”“数据审核员”等多种角色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,出色完成各项普查任务。“为难自己,刨根问底”是陈丞经常做的事情。她说:“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,考试合格不代表能力就能达到优秀的水平,还是要时常进行复盘反思。经济普查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,只有通过不断给自己加压,才能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。”
王桂梅,中共党员,二堰街道锦绣园社区的一名普查指导员。党员奉献我先行,普查工作冲在前。她总是活跃在经济普查每一阶段的前沿,不叫苦、不喊累,为全体普查“两员”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她熟悉小区内的居民和具体环境,与辖区单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凭借这一优势,她能针对普查对象实际情况准确详细地开展入户登记。对于不配合的单位,她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力争做到一家不漏;发现个别普查对象存在填报数据与实际不符的现象,她就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上门,宣传讲解、答疑解惑,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普查数据,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黄敏,五堰街道燕林社区的一名普查员。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作为第一次参加经济普查工作的“新人”,她认真学习,仔细钻研,遇到不懂的就积极向老同志请教咨询,并主动和其他普查员沟通交流,私下再自己摸索练习,直至完全弄明白。为了顺利完成普查任务,她在尽力平衡社区日常工作的同时紧跟普查热点,每次培训后她都手不释卷,力求吃透“教科书”,并拉着同事“模拟演练”“现场实操”普查登记场景,确保实际入户精准有效;正式登记开始后,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,白天奔走于各个普查单位采集数据,晚上再“趁热打铁”对工作进行复盘,制定下一天的走访计划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如今她已经是社区经普工作的中坚力量,业余时间她还主动与同事们分享经验,共同探讨。
张一翔,东城经济开发区黎明社区的一名普查指导员。任尔东西南北风,咬定青山不放松,黎明社区中小微企业数量多,同时商铺人员构成复杂、流动性大,普查时间紧、任务重、体量大,他节日无休,加班加点,始终坚守在普查一线。寒冬腊月里,“热火朝天”的入户登记,经常使他忙到大汗淋漓、口干舌燥。为了避免登记时出现“入户难”“查不全”“效率低”等问题,他联合同组普查员组队入户,彼此配合、相互审核。登记时双人搭档上门,以身份证加工作证“双证”敲门,并向企业强化宣传统计法规和普查条例,以“双保险”让企业吃上“定心丸”,全方位争取企业理解普查、配合普查。社区有个别企业不能充分理解经济普查的重要性,入户工作屡次受阻,他分析原因,找准突破点,再晓之以情、动之以理,反复上门,多次沟通,最终以诚恳的态度、细致的服务打动企业,高质高效完成普查登记工作。
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,如歌岁月里,茅箭普查人的身影,汇成街头巷尾、商户店铺间的最美风景线。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普查人的责任和担当,以青春热血描绘茅箭经济社会“大体检”蓝图。
附件:茅箭区2024年1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“优秀普查员(指导员)”人员名单.docx